hello-algo/docs/chapter_hashing/hash_collision.md
2023-01-31 03:37:50 +08:00

82 lines
5.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comments: true
---
# 6.2. 哈希冲突
理想情况下,哈希函数应该为每个输入产生唯一的输出,使得 key 和 value 一一对应。而实际上,往往存在向哈希函数输入不同的 key 而产生相同输出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哈希冲突 Hash Collision」。哈希冲突会导致查询结果错误从而严重影响哈希表的可用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哈希冲突呢?本质上看,**由于哈希函数的输入空间往往远大于输出空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输入产生相同输出的情况,即为哈希冲突。比如,输入空间是全体整数,输出空间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桶(数组)的索引范围,那么必定会有多个整数同时映射到一个桶索引。
为了缓解哈希冲突,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哈希表扩容」来减小冲突概率。极端情况下,当输入空间和输出空间大小相等时,哈希表就等价于数组了,可谓“大力出奇迹”。
另一方面,**考虑通过优化数据结构以缓解哈希冲突**,常见的方法有「链式地址」和「开放寻址」。
## 6.2.1. 哈希表扩容
「负载因子 Load Factor」定义为 **哈希表中元素数量除以桶槽数量(即数组大小)**,代表哈希冲突的严重程度。
**负载因子常用作哈希表扩容的触发条件**。比如在 Java 中,当负载因子 $> 0.75$ 时则触发扩容,将 HashMap 大小扩充至原先的 $2$ 倍。
与数组扩容类似,**哈希表扩容操作的开销很大**,因为需要将所有键值对从原哈希表依次移动至新哈希表。
## 6.2.2. 链式地址
在原始哈希表中,桶内的每个地址只能存储一个元素(即键值对)。**考虑将单个元素转化成一个链表,将所有冲突元素都存储在一个链表中**。
![hash_collision_chaining](hash_collision.assets/hash_collision_chaining.png)
链式地址下,哈希表操作方法为:
- **查询元素**:先将 key 输入到哈希函数得到桶内索引,即可访问链表头结点,再通过遍历链表查找对应 value 。
- **添加元素**:先通过哈希函数访问链表头部,再将结点(即键值对)添加到链表头部即可。
- **删除元素**:同样先根据哈希函数结果访问链表头部,再遍历链表查找对应结点,删除之即可。
链式地址虽然解决了哈希冲突问题,但仍存在局限性,包括:
- **占用空间变大**,因为链表或二叉树包含结点指针,相比于数组更加耗费内存空间;
- **查询效率降低**,因为需要线性遍历链表来查找对应元素;
为了缓解时间效率问题,**可以把「链表」转化为「AVL 树」或「红黑树」**,将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优化至 $O(\log n)$ 。
## 6.2.3. 开放寻址
「开放寻址」不引入额外数据结构,而是通过“多次探测”来解决哈希冲突。根据探测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 **线性探测、平方探测、多次哈希**
### 线性探测
「线性探测」使用固定步长的线性查找来解决哈希冲突。
**插入元素**:如果出现哈希冲突,则从冲突位置向后线性遍历(步长一般取 1 ),直到找到一个空位,则将元素插入到该空位中。
**查找元素**:若出现哈希冲突,则使用相同步长执行线性查找,会遇到两种情况:
1. 找到对应元素,返回 value 即可;
2. 若遇到空位,则说明查找键值对不在哈希表中;
![hash_collision_linear_probing](hash_collision.assets/hash_collision_linear_probing.png)
线性探测存在以下缺陷:
- **不能直接删除元素**。删除元素会导致桶内出现一个空位,在查找其他元素时,该空位有可能导致程序认为元素不存在(即上述第 `2.` 种情况)。因此需要借助一个标志位来标记删除元素。
- **容易产生聚集**。桶内被占用的连续位置越长,这些连续位置发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越大,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一位置的“聚堆生长”,最终导致增删查改操作效率的劣化。
### 多次哈希
顾名思义,「多次哈希」的思路是使用多个哈希函数 $f_1(x)$ , $f_2(x)$ , $f_3(x)$ , $\cdots$ 进行探测。
**插入元素**:若哈希函数 $f_1(x)$ 出现冲突,则尝试 $f_2(x)$ ,以此类推……直到找到空位后插入元素。
**查找元素**:以相同的哈希函数顺序查找,存在两种情况:
1. 找到目标元素,则返回之;
2. 到空位或已尝试所有哈希函数,说明哈希表中无此元素;
相比于「线性探测」,「多次哈希」方法更不容易产生聚集,代价是多个哈希函数增加了额外计算量。
!!! note "工业界方案"
Java 采用「链式地址」。在 JDK 1.8 之后HashMap 内数组长度大于 64 时,长度大于 8 的链表会被转化为「红黑树」,以提升查找性能。
Python 采用「开放寻址」。字典 dict 使用伪随机数进行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