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krahets/hello-algo.git
synced 2025-01-23 14:20:29 +08:00
Remove the spaces between “ ” and 中文 aside.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parent
7283bbaf6f
commit
f3ef226874
@ -22,13 +22,13 @@ void merge(vector<int>& nums,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
|
||||
in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in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
|
||||
|
@ -21,15 +21,15 @@ func merge(nums []int, left, mid, right int) {
|
||||
i, j := left_start, right_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_end {
|
||||
nums[k] = tmp[j]
|
||||
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_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j++
|
||||
|
@ -25,13 +25,13 @@ public class merge_sort {
|
||||
in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in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
|
||||
|
@ -20,13 +20,13 @@ function merge(nums, left, mid, right) {
|
||||
le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le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
|
||||
|
@ -24,15 +24,15 @@ def merge(nums, left, mid, right):
|
||||
i, j = left_start, right_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k in range(left, right + 1):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_end:
|
||||
nums[k] = tmp[j]
|
||||
j += 1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if j > right_end or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i += 1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j += 1
|
||||
|
@ -20,13 +20,13 @@ function merge(nums: number[], left: number, mid: number, right: number): void {
|
||||
le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le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
|
||||
|
@ -298,7 +298,7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
```
|
||||
|
||||
**数组中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低下。** 假设我们想要在数组中间某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 “紧挨着的” ,它们之间没有空间再放任何数据。因此,我们不得不将此索引之后的所有元素都向后移动一位,然后再把元素赋值给该索引。删除元素也是类似,需要把此索引之后的元素都向前移动一位。总体看有以下缺点:
|
||||
**数组中插入或删除元素效率低下。** 假设我们想要在数组中间某位置插入一个元素,由于数组元素在内存中是“紧挨着的”,它们之间没有空间再放任何数据。因此,我们不得不将此索引之后的所有元素都向后移动一位,然后再把元素赋值给该索引。删除元素也是类似,需要把此索引之后的元素都向前移动一位。总体看有以下缺点:
|
||||
|
||||
- **时间复杂度高:** 数组的插入和删除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 $O(N)$ ,其中 $N$ 为数组长度。
|
||||
- **丢失元素:** 由于数组的长度不可变,因此在插入元素后,超出数组长度范围的元素会被丢失。
|
||||
@ -661,6 +661,6 @@ elementAddr = firtstElementAddr + elementLength * elementIndex
|
||||
|
||||
**随机访问。** 如果我们想要随机抽取一些样本,那么可以用数组存储,并生成一个随机序列,根据索引实现样本的随机抽取。
|
||||
|
||||
**二分查找。** 例如前文查字典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字典中的所有字按照拼音顺序存储在数组中,然后使用与日常查纸质字典相同的 “翻开中间,排除一半” 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查电子字典的算法。
|
||||
**二分查找。** 例如前文查字典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字典中的所有字按照拼音顺序存储在数组中,然后使用与日常查纸质字典相同的“翻开中间,排除一半”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查电子字典的算法。
|
||||
|
||||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中大量使用了向量、矩阵、张量之间的线性代数运算,这些数据都是以数组的形式构建的。数组是神经网络编程中最常使用的数据结构。
|
||||
|
@ -613,7 +613,7 @@ comments: true
|
||||
int val; // 结点值
|
||||
ListNode *next; // 指向后继结点的指针(引用)
|
||||
ListNode *prev; // 指向前驱结点的指针(引用)
|
||||
ListNode(int x) : val(x), next(nullptr) {} // 构造函数
|
||||
ListNode(int x) : val(x), next(nullptr), prev(nullptr) {} // 构造函数
|
||||
};
|
||||
```
|
||||
|
||||
@ -644,8 +644,8 @@ comments: true
|
||||
prev;
|
||||
constructor(val, next) {
|
||||
this.val = val === undefined ? 0 : val; // 结点值
|
||||
this.next = next === undefined ? null : next; // 指向后继结点的引用
|
||||
this.prev = prev === undefined ? null : prev; // 指向前驱结点的引用
|
||||
this.next = next === undefined ? null : next; // 指向后继结点的指针(引用)
|
||||
this.prev = prev === undefined ? null : prev; // 指向前驱结点的指针(引用)
|
||||
}
|
||||
}
|
||||
```
|
||||
@ -660,8 +660,8 @@ comments: true
|
||||
prev: ListNode | null;
|
||||
constructor(val?: number, next?: ListNode | null, prev?: ListNode | null) {
|
||||
this.val = val === undefined ? 0 : val; // 结点值
|
||||
this.next = next === undefined ? null : next; // 指向后继结点的引用
|
||||
this.prev = prev === undefined ? null : prev; // 指向前驱结点的引用
|
||||
this.next = next === undefined ? null : next; // 指向后继结点的指针(引用)
|
||||
this.prev = prev === undefined ? null : prev; // 指向前驱结点的指针(引用)
|
||||
}
|
||||
}
|
||||
```
|
||||
|
@ -10,13 +10,15 @@ comments: true
|
||||
|
||||
## 列表常用操作
|
||||
|
||||
**初始化列表。** 我们通常使用 `Integer[]` 包装类和 `Arrays.asList()` 作为中转,来初始化一个带有初始值的列表。
|
||||
**初始化列表。** 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无初始值”和“有初始值”的两种初始化方法。
|
||||
|
||||
=== "Java"
|
||||
|
||||
```java title="list.java"
|
||||
/* 初始化列表 */
|
||||
// 注意数组的元素类型是 int[] 的包装类 Integer[]
|
||||
// 无初始值
|
||||
List<Integer> list1 = new ArrayList<>();
|
||||
// 有初始值(注意数组的元素类型需为 int[] 的包装类 Integer[])
|
||||
Integer[] numbers = new Integer[] { 1, 3, 2, 5, 4 };
|
||||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Arrays.asList(numbers));
|
||||
```
|
||||
@ -25,6 +27,10 @@ comments: true
|
||||
|
||||
```cpp title="list.cpp"
|
||||
/* 初始化列表 */
|
||||
// 需注意,C++ 中 vector 即是本文描述的 list
|
||||
// 无初始值
|
||||
vector<int> list1;
|
||||
// 有初始值
|
||||
vector<int> list = { 1, 3, 2, 5, 4 };
|
||||
```
|
||||
|
||||
@ -32,6 +38,9 @@ comments: true
|
||||
|
||||
```python title="list.py"
|
||||
""" 初始化列表 """
|
||||
# 无初始值
|
||||
list1 = []
|
||||
# 有初始值
|
||||
list = [1, 3, 2, 5, 4]
|
||||
```
|
||||
|
||||
@ -39,6 +48,9 @@ comments: true
|
||||
|
||||
```go title="list_test.go"
|
||||
/* 初始化列表 */
|
||||
// 无初始值
|
||||
list1 := []int
|
||||
// 有初始值
|
||||
list := []int{1, 3, 2, 5, 4}
|
||||
```
|
||||
|
||||
@ -46,6 +58,9 @@ comments: true
|
||||
|
||||
```js title="list.js"
|
||||
/* 初始化列表 */
|
||||
// 无初始值
|
||||
const list1 = [];
|
||||
// 有初始值
|
||||
const list = [1, 3, 2, 5, 4];
|
||||
```
|
||||
|
||||
@ -53,6 +68,9 @@ comments: true
|
||||
|
||||
```typescript title="list.ts"
|
||||
/* 初始化列表 */
|
||||
// 无初始值
|
||||
const list1: number[] = [];
|
||||
// 有初始值
|
||||
const list: number[] = [1, 3, 2, 5, 4];
|
||||
```
|
||||
|
||||
|
@ -16,7 +16,7 @@ comments: true
|
||||
- **时间效率** ,即算法的运行速度的快慢。
|
||||
- **空间效率** ,即算法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小。
|
||||
|
||||
数据结构与算法追求 “运行得快、内存占用少” ,而如何去评价算法效率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知道如何评价算法,才能去做算法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优化算法设计。
|
||||
数据结构与算法追求“运行得快、内存占用少”,而如何去评价算法效率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知道如何评价算法,才能去做算法之间的对比分析,以及优化算法设计。
|
||||
|
||||
## 效率评估方法
|
||||
|
||||
@ -38,6 +38,6 @@ comments: true
|
||||
|
||||
## 复杂度分析的重要性
|
||||
|
||||
复杂度分析给出一把评价算法效率的 “标尺” ,告诉我们执行某个算法需要多少时间和空间资源,也让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算法之间的效率对比。
|
||||
复杂度分析给出一把评价算法效率的“标尺”,告诉我们执行某个算法需要多少时间和空间资源,也让我们可以开展不同算法之间的效率对比。
|
||||
|
||||
计算复杂度是个数学概念,对于初学者可能比较抽象,学习难度相对较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并不适合作为第一章内容。但是,当我们讨论某个数据结构或者算法的特点时,难以避免需要分析它的运行速度和空间使用情况。**因此,在展开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前,建议读者先对计算复杂度建立起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完成简单案例的复杂度分析**。
|
||||
|
@ -154,9 +154,9 @@ comments: true
|
||||
|
||||
## 推算方法
|
||||
|
||||
空间复杂度的推算方法和时间复杂度总体类似,只是从统计 “计算操作数量” 变为统计 “使用空间大小” 。与时间复杂度不同的是,**我们一般只关注「最差空间复杂度」**。这是因为内存空间是一个硬性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在所有输入数据下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预留。
|
||||
空间复杂度的推算方法和时间复杂度总体类似,只是从统计“计算操作数量”变为统计“使用空间大小”。与时间复杂度不同的是,**我们一般只关注「最差空间复杂度」**。这是因为内存空间是一个硬性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在所有输入数据下都有足够的内存空间预留。
|
||||
|
||||
**最差空间复杂度中的 “最差” 有两层含义**,分别为输入数据的最差分布、算法运行中的最差时间点。
|
||||
**最差空间复杂度中的“最差”有两层含义**,分别为输入数据的最差分布、算法运行中的最差时间点。
|
||||
|
||||
- **以最差输入数据为准。** 当 $n < 10$ 时,空间复杂度为 $O(1)$ ;但是当 $n > 10$ 时,初始化的数组 `nums` 使用 $O(n)$ 空间;因此最差空间复杂度为 $O(n)$ ;
|
||||
- **以算法运行过程中的峰值内存为准。** 程序在执行最后一行之前,使用 $O(1)$ 空间;当初始化数组 `nums` 时,程序使用 $O(n)$ 空间;因此最差空间复杂度为 $O(n)$ ;
|
||||
|
@ -106,7 +106,7 @@ $$
|
||||
|
||||
「时间复杂度分析」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其统计的不是算法运行时间,而是 **算法运行时间随着数据量变大时的增长趋势** 。
|
||||
|
||||
“时间增长趋势”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借助一个例子来理解。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n$ ,给定三个算法 `A` , `B` , `C` 。
|
||||
“时间增长趋势”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借助一个例子来理解。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n$ ,给定三个算法 `A` , `B` , `C` 。
|
||||
|
||||
- 算法 `A` 只有 $1$ 个打印操作,算法运行时间不随着 $n$ 增大而增长。我们称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常数阶」。
|
||||
- 算法 `B` 中的打印操作需要循环 $n$ 次,算法运行时间随着 $n$ 增大成线性增长。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被称为「线性阶」。
|
||||
@ -223,7 +223,7 @@ $$
|
||||
|
||||
**时间复杂度可以有效评估算法效率。** 算法 `B` 运行时间的增长是线性的,在 $n > 1$ 时慢于算法 `A` ,在 $n > 1000000$ 时慢于算法 `C` 。实质上,只要输入数据大小 $n$ 足够大,复杂度为「常数阶」的算法一定优于「线性阶」的算法,这也正是时间增长趋势的含义。
|
||||
|
||||
**时间复杂度分析将统计「计算操作的运行时间」简化为统计「计算操作的数量」。** 这是因为,无论是运行平台、还是计算操作类型,都与算法运行时间的增长趋势无关。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所有计算操作的执行时间统一看作是相同的 “单位时间” 。
|
||||
**时间复杂度分析将统计「计算操作的运行时间」简化为统计「计算操作的数量」。** 这是因为,无论是运行平台、还是计算操作类型,都与算法运行时间的增长趋势无关。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所有计算操作的执行时间统一看作是相同的“单位时间”。
|
||||
|
||||
**时间复杂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虽然算法 `A` 和 `C` 的时间复杂度相同,但是实际的运行时间有非常大的差别。再比如,虽然算法 `B` 比 `C` 的时间复杂度要更高,但在输入数据大小 $n$ 比较小时,算法 `B` 是要明显优于算法 `C` 的。即使存在这些问题,计算复杂度仍然是评判算法效率的最有效、最常用方法。
|
||||
|
||||
@ -464,7 +464,7 @@ $$
|
||||
|
||||
**时间复杂度由多项式 $T(n)$ 中最高阶的项来决定**。这是因为在 $n$ 趋于无穷大时,最高阶的项将处于主导作用,其它项的影响都可以被忽略。
|
||||
|
||||
以下表格给出了一些例子,其中有一些夸张的值,是想要向大家强调 **系数无法撼动阶数** 这一结论。在 $n$ 趋于无穷大时,这些常数都是 “浮云” 。
|
||||
以下表格给出了一些例子,其中有一些夸张的值,是想要向大家强调 **系数无法撼动阶数** 这一结论。在 $n$ 趋于无穷大时,这些常数都是“浮云”。
|
||||
|
||||
<div class="center-table" markdown>
|
||||
|
||||
@ -954,7 +954,7 @@ $$
|
||||
|
||||
!!! note
|
||||
|
||||
生物学科中的 “细胞分裂” 即是指数阶增长:初始状态为 $1$ 个细胞,分裂一轮后为 $2$ 个,分裂两轮后为 $4$ 个,……,分裂 $n$ 轮后有 $2^n$ 个细胞。
|
||||
生物学科中的“细胞分裂”即是指数阶增长:初始状态为 $1$ 个细胞,分裂一轮后为 $2$ 个,分裂两轮后为 $4$ 个,……,分裂 $n$ 轮后有 $2^n$ 个细胞。
|
||||
|
||||
指数阶增长得非常快,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不能被接受的。若一个问题使用「暴力枚举」求解的时间复杂度是 $O(2^n)$ ,那么一般都需要使用「动态规划」或「贪心算法」等算法来求解。
|
||||
|
||||
@ -1124,9 +1124,9 @@ $$
|
||||
|
||||
### 对数阶 $O(\log n)$
|
||||
|
||||
对数阶与指数阶正好相反,后者反映 “每轮增加到两倍的情况” ,而前者反映 “每轮缩减到一半的情况” 。对数阶仅次于常数阶,时间增长的很慢,是理想的时间复杂度。
|
||||
对数阶与指数阶正好相反,后者反映“每轮增加到两倍的情况”,而前者反映“每轮缩减到一半的情况”。对数阶仅次于常数阶,时间增长的很慢,是理想的时间复杂度。
|
||||
|
||||
对数阶常出现于「二分查找」和「分治算法」中,体现 “一分为多” 、“化繁为简” 的算法思想。
|
||||
对数阶常出现于「二分查找」和「分治算法」中,体现“一分为多”、“化繁为简”的算法思想。
|
||||
|
||||
设输入数据大小为 $n$ ,由于每轮缩减到一半,因此循环次数是 $\log_2 n$ ,即 $2^n$ 的反函数。
|
||||
|
||||
@ -1657,9 +1657,9 @@ $$
|
||||
|
||||
!!! tip
|
||||
|
||||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最佳时间复杂度」,因为往往只有很小概率下才能达到,会带来一定的误导性。反之,「最差时间复杂度」最为实用,因为它给出了一个 “效率安全值” ,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算法。
|
||||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最佳时间复杂度」,因为往往只有很小概率下才能达到,会带来一定的误导性。反之,「最差时间复杂度」最为实用,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效率安全值”,让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算法。
|
||||
|
||||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最差或最佳时间复杂度只出现在 “特殊分布的数据” 中,这些情况的出现概率往往很小,因此并不能最真实地反映算法运行效率。**相对地,「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体现算法在随机输入数据下的运行效率,用 $\Theta$ 记号(Theta Notation)来表示**。
|
||||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最差或最佳时间复杂度只出现在“特殊分布的数据”中,这些情况的出现概率往往很小,因此并不能最真实地反映算法运行效率。**相对地,「平均时间复杂度」可以体现算法在随机输入数据下的运行效率,用 $\Theta$ 记号(Theta Notation)来表示**。
|
||||
|
||||
对于部分算法,我们可以简单地推算出随机数据分布下的平均情况。比如上述示例,由于输入数组是被打乱的,因此元素 $1$ 出现在任意索引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那么算法的平均循环次数则是数组长度的一半 $\frac{n}{2}$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Theta(\frac{n}{2}) = \Theta(n)$ 。
|
||||
|
||||
|
@ -10,7 +10,7 @@ comments: true
|
||||
|
||||
**「逻辑结构」反映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数组和链表的数据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反映了数据间的线性关系;树从顶至底按层级排列,反映了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图由结点和边组成,反映了复杂网络关系。
|
||||
|
||||
我们一般将逻辑结构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线性” 这个概念很直观,即表明数据在逻辑关系上是排成一条线的;而如果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线形的(例如是网状或树状的),那么就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
||||
我们一般将逻辑结构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线性”这个概念很直观,即表明数据在逻辑关系上是排成一条线的;而如果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线形的(例如是网状或树状的),那么就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
||||
|
||||
- **线性数据结构:** 数组、链表、栈、队列、哈希表;
|
||||
- **非线性数据结构:** 树、图、堆、哈希表;
|
||||
@ -40,4 +40,4 @@ comments: true
|
||||
|
||||
!!! tip
|
||||
|
||||
数组与链表是其他所有数据结构的 “底层积木”,建议读者一定要多花些时间了解。
|
||||
数组与链表是其他所有数据结构的“底层积木”,建议读者一定要多花些时间了解。
|
||||
|
@ -42,7 +42,7 @@ comments: true
|
||||
|
||||
**「基本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
|
||||
我们知道,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中 **组织与存储数据的方式** ,它的主语是 “结构” ,而不是 “数据” 。比如,我们想要表示 “一排数字” ,自然应该使用「数组」这个数据结构。数组的存储方式使之可以表示数字的相邻关系、先后关系等一系列我们需要的信息,但至于其中存储的是整数 int ,还是小数 float ,或是字符 char ,**则与所谓的数据的结构无关了**。
|
||||
我们知道,数据结构是在计算机中 **组织与存储数据的方式** ,它的主语是“结构”,而不是“数据”。比如,我们想要表示“一排数字”,自然应该使用「数组」这个数据结构。数组的存储方式使之可以表示数字的相邻关系、先后关系等一系列我们需要的信息,但至于其中存储的是整数 int ,还是小数 float ,或是字符 char ,**则与所谓的数据的结构无关了**。
|
||||
|
||||
=== "Java"
|
||||
|
||||
|
@ -40,7 +40,7 @@ comments: true
|
||||
|
||||
## 开放寻址
|
||||
|
||||
「开放寻址」不引入额外数据结构,而是通过 “向后探测” 来解决哈希冲突。根据探测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 **线性探测、平方探测、多次哈希**。
|
||||
「开放寻址」不引入额外数据结构,而是通过“向后探测”来解决哈希冲突。根据探测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 **线性探测、平方探测、多次哈希**。
|
||||
|
||||
### 线性探测
|
||||
|
||||
@ -58,7 +58,7 @@ comments: true
|
||||
线性探测有以下缺陷:
|
||||
|
||||
- **不能直接删除元素**。删除元素会导致桶内出现一个空位,在查找其他元素时,该空位有可能导致程序认为元素不存在(即上述第 `2.` 种情况)。因此需要借助一个标志位来标记删除元素。
|
||||
- **容易产生聚集**。桶内被占用的连续位置越长,这些连续位置发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越大,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一位置的 “聚堆生长” ,最终导致增删查改操作效率的劣化。
|
||||
- **容易产生聚集**。桶内被占用的连续位置越长,这些连续位置发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越大,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一位置的“聚堆生长”,最终导致增删查改操作效率的劣化。
|
||||
|
||||
### 多次哈希
|
||||
|
||||
|
@ -6,7 +6,7 @@ comments: true
|
||||
|
||||
哈希表通过建立「键 key」和「值 value」之间的映射,实现高效的元素查找。具体地,输入一个 key ,在哈希表中查询并获取 value ,时间复杂度为 $O(1)$ 。
|
||||
|
||||
例如,给定一个包含 $n$ 个学生的数据库,每个学生有 "姓名 `name` ” 和 “学号 `id` ” 两项数据,希望实现一个查询功能:**输入一个学号,返回对应的姓名**,则可以使用哈希表实现。
|
||||
例如,给定一个包含 $n$ 个学生的数据库,每个学生有“姓名 `name` ”和“学号 `id` ”两项数据,希望实现一个查询功能:**输入一个学号,返回对应的姓名**,则可以使用哈希表实现。
|
||||
|
||||
![hash_map](hash_map.assets/hash_map.png)
|
||||
|
||||
@ -510,4 +510,4 @@ $$
|
||||
|
||||
- 尽量少地发生哈希冲突;
|
||||
- 时间复杂度 $O(1)$ ,计算尽可能高效;
|
||||
- 空间使用率高,即 “键值对占用空间 / 哈希表总占用空间” 尽可能大;
|
||||
- 空间使用率高,即“键值对占用空间 / 哈希表总占用空间”尽可能大;
|
||||
|
@ -4,7 +4,7 @@ comments: true
|
||||
|
||||
# 算法无处不在
|
||||
|
||||
听到 “算法” 这个词,我们一般会联想到数学。但实际上,大多数算法并不包含复杂的数学,而更像是在考察基本逻辑,而这些逻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
||||
听到“算法”这个词,我们一般会联想到数学。但实际上,大多数算法并不包含复杂的数学,而更像是在考察基本逻辑,而这些逻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
||||
|
||||
在正式介绍算法之前,我想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其实,你在过去已经学会了很多算法,并且已经习惯将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接下来,我将介绍两个具体例子来佐证。
|
||||
|
||||
|
@ -4,11 +4,11 @@ comments: true
|
||||
|
||||
# 关于本书
|
||||
|
||||
五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我在交大读研,对互联网求职一无所知,但仍然硬着头皮申请了 Microsoft 软件工程师实习。面试官让我在白板上写出 “快速排序” 代码,我畏畏缩缩地写了一个 “冒泡排序” ,并且还写错了` (ToT) ` 。从面试官的表情上,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 "GG" 。
|
||||
五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我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我在交大读研,对互联网求职一无所知,但仍然硬着头皮申请了 Microsoft 软件工程师实习。面试官让我在白板上写出“快速排序”代码,我畏畏缩缩地写了一个“冒泡排序”,并且还写错了` (ToT) ` 。从面试官的表情上,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 "GG" 。
|
||||
|
||||
此次失利倒逼我开始刷算法题。我采用 “扫雷游戏” 式的学习方法,两眼一抹黑刷题,扫到不会的 “雷” 就通过查资料把它 “排掉” ,配合周期性总结,逐渐形成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知识图景。幸运地,我在秋招斩获了多家大厂的 Offer 。
|
||||
此次失利倒逼我开始刷算法题。我采用“扫雷游戏”式的学习方法,两眼一抹黑刷题,扫到不会的“雷”就通过查资料把它“排掉”,配合周期性总结,逐渐形成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知识图景。幸运地,我在秋招斩获了多家大厂的 Offer 。
|
||||
|
||||
回想自己当初在 “扫雷式” 刷题中被炸的满头包的痛苦,思考良久,我意识到一本 “前期刷题必看” 的读物可以使算法小白少走许多弯路。写作意愿滚滚袭来,那就动笔吧:
|
||||
回想自己当初在“扫雷式”刷题中被炸的满头包的痛苦,思考良久,我意识到一本“前期刷题必看”的读物可以使算法小白少走许多弯路。写作意愿滚滚袭来,那就动笔吧:
|
||||
|
||||
<h4 align="center"> Hello,算法! </h4>
|
||||
|
||||
@ -28,7 +28,7 @@ comments: true
|
||||
|
||||
- 本书篇幅不长,可以帮助你提纲挈领地回顾算法知识。
|
||||
- 书中包含许多对比性、总结性的算法内容,可以帮助你梳理算法知识体系。
|
||||
- 源代码实现了各种经典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作为 “刷题工具库” 来使用。
|
||||
- 源代码实现了各种经典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作为“刷题工具库”来使用。
|
||||
|
||||
如果您是 **算法大佬**,请受我膜拜!希望您可以抽时间提出意见建议,或者[一起参与创作](https://www.hello-algo.com/chapter_preface/contribution/),帮助各位同学获取更好的学习内容,感谢!
|
||||
|
||||
@ -99,15 +99,15 @@ comments: true
|
||||
|
||||
**视觉化学习。** 信息时代以来,视觉化的脚步从未停止。媒体形式经历了文字短信、图文 Email 、动图、短(长)视频、交互式 Web 、3D 游戏等演变过程,信息的视觉化程度越来越高、愈加符合人类感官、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升。科技界也在向视觉化迈进,iPhone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相对于传统手机是高度视觉化的,包含精心设计的字体、主题配色、交互动画等。
|
||||
|
||||
近两年,短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媒介,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高密度的信息 “灌” 给我们,有着极其舒适的观看体验。阅读则不然,读者与书本之间天然存在一种 “疏离感”,我们看书会累、会走神、会停下来想其他事、会划下喜欢的句子、会思考某一片段的含义,这种疏离感给了读者与书本之间对话的可能,拓宽了想象空间。
|
||||
近两年,短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媒介,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高密度的信息“灌”给我们,有着极其舒适的观看体验。阅读则不然,读者与书本之间天然存在一种“疏离感”,我们看书会累、会走神、会停下来想其他事、会划下喜欢的句子、会思考某一片段的含义,这种疏离感给了读者与书本之间对话的可能,拓宽了想象空间。
|
||||
|
||||
本书作为一本入门教材,希望可以保有书本的 “慢节奏” ,但也会避免与读者产生过多 “疏离感” ,而是努力将知识完整清晰地推送到你聪明的小脑袋瓜中。我将采用视觉化的方式(例如配图、动画),尽我可能清晰易懂地讲解复杂概念和抽象示例。
|
||||
本书作为一本入门教材,希望可以保有书本的“慢节奏”,但也会避免与读者产生过多“疏离感”,而是努力将知识完整清晰地推送到你聪明的小脑袋瓜中。我将采用视觉化的方式(例如配图、动画),尽我可能清晰易懂地讲解复杂概念和抽象示例。
|
||||
|
||||
**内容精简化。** 大多数的经典教科书,会把每个主题都讲的很透彻。虽然透彻性正是其获得读者青睐的原因,但对于想要快速入门的初学者来说,这些教材的实用性不足。本书会避免引入非必要的概念、名词、定义等,也避免展开不必要的理论分析,毕竟这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材,主要任务是尽快地带领读者入门。
|
||||
|
||||
引入一些生活案例或趣味内容,非常适合作为知识点的引子或者解释的补充,但当融入过多额外元素时,内容会稍显冗长,也许反而使读者容易迷失、抓不住重点,这也是本书需要避免的。
|
||||
|
||||
敲代码如同写字,“美” 是统一的追求。本书力求美观的代码,保证规范的变量命名、统一的空格与换行、对齐的缩进、整齐的注释等。
|
||||
敲代码如同写字,“美”是统一的追求。本书力求美观的代码,保证规范的变量命名、统一的空格与换行、对齐的缩进、整齐的注释等。
|
||||
|
||||
## 致谢
|
||||
|
||||
@ -115,7 +115,7 @@ comments: true
|
||||
|
||||
- 感谢我的女朋友泡泡担任本书的首位读者,从算法小白的视角为本书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使这本书更加适合算法初学者来阅读。
|
||||
- 感谢腾宝、琦宝、飞宝为本书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好听又有梗,直接唤起我最初敲下第一行代码 "Hello, World!" 的回忆。
|
||||
- 感谢我的导师李博,在小酌畅谈时您告诉我 “觉得适合、想做就去做” ,坚定了我写这本书的决心。
|
||||
- 感谢我的导师李博,在小酌畅谈时您告诉我“觉得适合、想做就去做”,坚定了我写这本书的决心。
|
||||
- 感谢苏潼为本书设计了封面和 LOGO ,我有些强迫症,前后多次修改,谢谢你的耐心。
|
||||
- 感谢 @squidfunk ,包括 [Material-for-MkDocs](https://github.com/squidfunk/mkdocs-material/tree/master) 顶级开源项目以及给出的写作排版建议。
|
||||
|
||||
|
@ -14,10 +14,10 @@ comments: true
|
||||
|
||||
每个页面的右上角都有一个「编辑」按钮,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修改文章:
|
||||
|
||||
1. 点击编辑按钮,如果遇到提示 “需要 Fork 此仓库” ,请通过;
|
||||
1. 点击编辑按钮,如果遇到提示“需要 Fork 此仓库”,请通过;
|
||||
2. 修改 Markdown 源文件内容;
|
||||
3. 在页面底部填写更改说明,然后单击 “Propose file change” 按钮;
|
||||
4. 页面跳转后,点击 “Create pull request” 按钮发起拉取请求即可,我会第一时间查看处理并及时更新内容。
|
||||
3. 在页面底部填写更改说明,然后单击“Propose file change”按钮;
|
||||
4. 页面跳转后,点击“Create pull request”按钮发起拉取请求即可,我会第一时间查看处理并及时更新内容。
|
||||
|
||||
![edit_markdown](contribution.assets/edit_markdown.png)
|
||||
|
||||
@ -37,7 +37,7 @@ comments: true
|
||||
2. 进入 Fork 仓库网页,使用 `git clone` 克隆该仓库至本地;
|
||||
3. 在本地进行内容创作(建议通过运行测试来验证代码正确性);
|
||||
4. 将本地更改 Commit ,并 Push 至远程仓库;
|
||||
5. 刷新仓库网页,点击 “Create pull request” 按钮发起拉取请求(Pull Request)即可;
|
||||
5. 刷新仓库网页,点击“Create pull request”按钮发起拉取请求(Pull Request)即可;
|
||||
|
||||
非常欢迎您和我一同来创作本书!
|
||||
|
||||
|
@ -26,7 +26,7 @@ comments: true
|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rahets/hello-algo.git
|
||||
```
|
||||
|
||||
当然,你也可以点击 “Download ZIP” 直接下载代码压缩包,解压即可。
|
||||
当然,你也可以点击“Download ZIP”直接下载代码压缩包,解压即可。
|
||||
|
||||
![download_code](suggestions.assets/download_code.png)
|
||||
|
||||
@ -46,17 +46,17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rahets/hello-algo.git
|
||||
|
||||
## 提问讨论学
|
||||
|
||||
阅读本书时,请不要 “惯着” 那些弄不明白的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惑,**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小伙伴们和我都会给予解答(您一般 3 天内会得到回复)。
|
||||
阅读本书时,请不要“惯着”那些弄不明白的知识点。如果有任何疑惑,**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问题**,小伙伴们和我都会给予解答(您一般 3 天内会得到回复)。
|
||||
|
||||
同时,也希望你可以多花时间逛逛评论区。一方面,可以看看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反过来查漏补缺,这往往可以引起更加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希望你可以慷慨地解答小伙伴们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起加油与进步!
|
||||
|
||||
![comment](suggestions.assets/comment.gif)
|
||||
|
||||
## 算法学习 “三步走”
|
||||
## 算法学习“三步走”
|
||||
|
||||
**第一阶段,算法入门,也正是本书的定位。** 熟悉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用法,学习各种算法的工作原理、用途、效率等。
|
||||
|
||||
**第二阶段,刷算法题。** 可以先从热门题单开刷,推荐 [剑指 Offer](https://leetcode.cn/problem-list/xb9nqhhg/)、[LeetCode 热题 HOT 100](https://leetcode.cn/problem-list/2cktkvj/) ,先积累至少 100 道题量,熟悉大多数的算法问题。刚开始刷题时,“遗忘” 是最大的困扰点,但这是很正常的,请不要担心。学习中有一种概念叫 “周期性回顾” ,同一道题隔段时间做一次,当做了三遍以上,往往就能牢记于心了。
|
||||
**第二阶段,刷算法题。** 可以先从热门题单开刷,推荐 [剑指 Offer](https://leetcode.cn/problem-list/xb9nqhhg/)、[LeetCode 热题 HOT 100](https://leetcode.cn/problem-list/2cktkvj/) ,先积累至少 100 道题量,熟悉大多数的算法问题。刚开始刷题时,“遗忘”是最大的困扰点,但这是很正常的,请不要担心。学习中有一种概念叫“周期性回顾”,同一道题隔段时间做一次,当做了三遍以上,往往就能牢记于心了。
|
||||
|
||||
**第三阶段,搭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方面,可以阅读算法专栏文章、解题框架、算法教材,不断地丰富知识体系。在刷题方面,可以开始采用进阶刷题方案,例如按专题分类、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刷题方案在社区中可以找到一些讲解,在此不做赘述。
|
||||
|
||||
|
@ -24,9 +24,9 @@ $$
|
||||
1. **双闭区间 $[0, n-1]$** ,即两个边界都包含自身;此方法下,区间 $[0, 0]$ 仍包含一个元素;
|
||||
2. **左闭右开 $[0, n)$** ,即左边界包含自身、右边界不包含自身;此方法下,区间 $[0, 0)$ 为空;
|
||||
|
||||
### “双闭区间” 实现
|
||||
### “双闭区间”实现
|
||||
|
||||
首先,我们先采用 “双闭区间” 的表示,在数组 `nums` 中查找目标元素 `target` 的对应索引。
|
||||
首先,我们先采用“双闭区间”的表示,在数组 `nums` 中查找目标元素 `target` 的对应索引。
|
||||
|
||||
=== "Step 1"
|
||||
|
||||
@ -56,7 +56,7 @@ $$
|
||||
|
||||
![binary_search_step7](binary_search.assets/binary_search_step7.png)
|
||||
|
||||
二分查找 “双闭区间” 表示下的代码如下所示。
|
||||
二分查找“双闭区间”表示下的代码如下所示。
|
||||
|
||||
=== "Java"
|
||||
|
||||
@ -167,9 +167,9 @@ $$
|
||||
|
||||
```
|
||||
|
||||
### “左闭右开” 实现
|
||||
### “左闭右开”实现
|
||||
|
||||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 “左闭右开” 的表示方法,写出相同功能的二分查找代码。
|
||||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左闭右开”的表示方法,写出相同功能的二分查找代码。
|
||||
|
||||
=== "Java"
|
||||
|
||||
@ -294,7 +294,7 @@ $$
|
||||
|
||||
</div>
|
||||
|
||||
观察发现,在 “双闭区间” 表示中,由于对左右两边界的定义是相同的,因此缩小区间的 $i$ , $j$ 处理方法也是对称的,这样更不容易出错。综上所述,**建议你采用 “双闭区间” 的写法。**
|
||||
观察发现,在“双闭区间”表示中,由于对左右两边界的定义是相同的,因此缩小区间的 $i$ , $j$ 处理方法也是对称的,这样更不容易出错。综上所述,**建议你采用“双闭区间”的写法。**
|
||||
|
||||
### 大数越界处理
|
||||
|
||||
|
@ -8,7 +8,7 @@ comments: true
|
||||
|
||||
在数据量很大时,「线性查找」太慢;而「二分查找」要求数据必须是有序的,并且只能在数组中应用。那么是否有方法可以同时避免上述缺点呢?答案是肯定的,此方法被称为「哈希查找」。
|
||||
|
||||
「哈希查找 Hash Searching」借助一个哈希表来存储需要的「键值对 Key Value Pair」,我们可以在 $O(1)$ 时间下实现 “键 $\rightarrow$ 值” 映射查找,体现着 “以空间换时间” 的算法思想。
|
||||
「哈希查找 Hash Searching」借助一个哈希表来存储需要的「键值对 Key Value Pair」,我们可以在 $O(1)$ 时间下实现“键 $\rightarrow$ 值”映射查找,体现着“以空间换时间”的算法思想。
|
||||
|
||||
## 算法实现
|
||||
|
||||
|
@ -6,7 +6,7 @@ comments: true
|
||||
|
||||
「冒泡排序 Bubble Sort」是一种最基础的排序算法,非常适合作为第一个学习的排序算法。顾名思义,「冒泡」是该算法的核心操作。
|
||||
|
||||
!!! question "为什么叫 “冒泡”"
|
||||
!!! question "为什么叫“冒泡”"
|
||||
|
||||
在水中,越大的泡泡浮力越大,所以最大的泡泡会最先浮到水面。
|
||||
|
||||
|
@ -6,7 +6,7 @@ comments: true
|
||||
|
||||
「插入排序 Insertion Sort」是一种基于 **数组插入操作** 的排序算法。
|
||||
|
||||
「插入操作」的思想:选定数组的某个元素为基准数 `base` ,将 `base` 与其左边的元素依次对比大小,并 “插入” 到正确位置。
|
||||
「插入操作」的思想:选定数组的某个元素为基准数 `base` ,将 `base` 与其左边的元素依次对比大小,并“插入”到正确位置。
|
||||
|
||||
然而,由于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是连续的,我们无法直接把 `base` 插入到目标位置,而是需要将从目标位置到 `base` 之间的所有元素向右移动一位(本质上是一次数组插入操作)。
|
||||
|
||||
|
@ -4,7 +4,7 @@ comments: true
|
||||
|
||||
# 归并排序
|
||||
|
||||
「归并排序 Merge Sort」是算法中 “分治思想” 的典型体现,其有「划分」和「合并」两个阶段:
|
||||
「归并排序 Merge Sort」是算法中“分治思想”的典型体现,其有「划分」和「合并」两个阶段:
|
||||
|
||||
1. **划分阶段:** 通过递归不断 **将数组从中点位置划分开**,将长数组的排序问题转化为短数组的排序问题;
|
||||
2. **合并阶段:** 划分到子数组长度为 1 时,开始向上合并,不断将 **左、右两个短排序数组** 合并为 **一个长排序数组**,直至合并至原数组时完成排序;
|
||||
@ -78,13 +78,13 @@ comments: true
|
||||
in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in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
|
||||
@ -122,13 +122,13 @@ comments: true
|
||||
in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in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
|
||||
@ -166,15 +166,15 @@ comments: true
|
||||
i, j = left_start, right_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k in range(left, right + 1):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_end:
|
||||
nums[k] = tmp[j]
|
||||
j += 1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elif j > right_end or tmp[i] <= tmp[j]:
|
||||
nums[k] = tmp[i]
|
||||
i += 1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else:
|
||||
nums[k] = tmp[j]
|
||||
j += 1
|
||||
@ -214,15 +214,15 @@ comments: true
|
||||
i, j := left_start, right_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_end {
|
||||
nums[k] = tmp[j]
|
||||
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_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j++
|
||||
@ -264,13 +264,13 @@ comments: true
|
||||
le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le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
|
||||
@ -309,13 +309,13 @@ comments: true
|
||||
let i = leftStart, j = rightStart;
|
||||
// 通过覆盖原数组 nums 来合并左子数组和右子数组
|
||||
for (let k = left; k <= right; k++) {
|
||||
// 若 “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若“左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if (i > leftEnd) {
|
||||
nums[k] = tmp[j++];
|
||||
// 否则,若 “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 或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否则,若“右子数组已全部合并完”或“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左子数组元素,并且 i++
|
||||
} else if (j > rightEnd || tmp[i] <= tmp[j]) {
|
||||
nums[k] = tmp[i++];
|
||||
// 否则,若 “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否则,若“左子数组元素 > 右子数组元素”,则选取右子数组元素,并且 j++
|
||||
} else {
|
||||
nums[k] = tmp[j++];
|
||||
}
|
||||
@ -370,7 +370,7 @@ comments: true
|
||||
|
||||
归并排序有一个很特别的优势,用于排序链表时有很好的性能表现,**空间复杂度可被优化至 $O(1)$** ,这是因为:
|
||||
|
||||
- 由于链表可仅通过改变指针来实现结点增删,因此 “将两个短有序链表合并为一个长有序链表” 无需使用额外空间,即回溯合并阶段不用像排序数组一样建立辅助数组 `tmp` ;
|
||||
- 由于链表可仅通过改变指针来实现结点增删,因此“将两个短有序链表合并为一个长有序链表”无需使用额外空间,即回溯合并阶段不用像排序数组一样建立辅助数组 `tmp` ;
|
||||
- 通过使用「迭代」代替「递归划分」,可省去递归使用的栈帧空间;
|
||||
|
||||
> 详情参考:[148. 排序链表](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sort-list/solution/sort-list-gui-bing-pai-xu-lian-biao-by-jyd/)
|
||||
|
@ -4,7 +4,7 @@ comments: true
|
||||
|
||||
# 快速排序
|
||||
|
||||
「快速排序 Quick Sort」是一种基于 “分治思想” 的排序算法,速度很快、应用很广。
|
||||
「快速排序 Quick Sort」是一种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速度很快、应用很广。
|
||||
|
||||
快速排序的核心操作为「哨兵划分」,其目标为:选取数组某个元素为 **基准数** ,将所有小于基准数的元素移动至其左边,大于基准数的元素移动至其右边。「哨兵划分」的实现流程为:
|
||||
|
||||
@ -339,7 +339,7 @@ comments: true
|
||||
|
||||
## 快排为什么快?
|
||||
|
||||
从命名能够看出,快速排序在效率方面一定 “有两把刷子”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虽然与「归并排序」和「堆排序」一致,但实际 **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
|
||||
从命名能够看出,快速排序在效率方面一定“有两把刷子”。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虽然与「归并排序」和「堆排序」一致,但实际 **效率更高** ,这是因为:
|
||||
|
||||
- **出现最差情况的概率很低:** 虽然快速排序的最差时间复杂度为 $O(n^2)$ ,不如归并排序,但绝大部分情况下,快速排序可以达到 $O(n \log n)$ 的复杂度。
|
||||
- **缓存使用效率高:** 哨兵划分操作时,将整个子数组加载入缓存中,访问元素效率很高。而诸如「堆排序」需要跳跃式访问元素,因此不具有此特性。
|
||||
@ -351,7 +351,7 @@ comments: true
|
||||
|
||||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可以优化一下基准数的选取策略。首先,在哨兵划分中,我们可以 **随机选取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 。但如果运气很差,每次都选择到比较差的基准数,那么效率依然不好。
|
||||
|
||||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在数组中选取 3 个候选元素(一般为数组的首、尾、中点元素),**并将三个候选元素的中位数作为基准数**,这样基准数 “既不大也不小” 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当然,如果数组很长的话,我们也可以选取更多候选元素,来进一步提升算法的稳健性。采取该方法后,时间复杂度劣化至 $O(n^2)$ 的概率极低。
|
||||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在数组中选取 3 个候选元素(一般为数组的首、尾、中点元素),**并将三个候选元素的中位数作为基准数**,这样基准数“既不大也不小”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当然,如果数组很长的话,我们也可以选取更多候选元素,来进一步提升算法的稳健性。采取该方法后,时间复杂度劣化至 $O(n^2)$ 的概率极低。
|
||||
|
||||
=== "Java"
|
||||
|
||||
|
@ -539,7 +539,7 @@ comments: true
|
||||
|
||||
数组的删除首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因此不适合直接用来实现队列。然而,我们可以借助两个指针 `front` , `rear` 来分别记录队首和队尾的索引位置,在入队 / 出队时分别将 `front` / `rear` 向后移动一位即可,这样每次仅需操作一个元素,时间复杂度降至 $O(1)$ 。
|
||||
|
||||
还有一个问题,在入队与出队的过程中,两个指针都在向后移动,而到达尾部后则无法继续移动了。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取巧方案,即将数组看作是 “环形” 的。具体做法是规定指针越过数组尾部后,再次回到头部接续遍历,这样相当于使数组 “首尾相连” 了。
|
||||
还有一个问题,在入队与出队的过程中,两个指针都在向后移动,而到达尾部后则无法继续移动了。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个取巧方案,即将数组看作是“环形”的。具体做法是规定指针越过数组尾部后,再次回到头部接续遍历,这样相当于使数组“首尾相连”了。
|
||||
|
||||
为了适应环形数组的设定,获取长度 `size()` 、入队 `offer()` 、出队 `poll()` 方法都需要做相应的取余操作处理,使得当尾指针绕回数组头部时,仍然可以正确处理操作。
|
||||
|
||||
|
@ -210,7 +210,7 @@ comments: true
|
||||
|
||||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栈的运行机制,接下来我们来自己动手实现一个栈类。
|
||||
|
||||
栈规定元素是先入后出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栈顶添加或删除元素。然而,数组或链表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添加删除元素,因此 **栈可被看作是一种受约束的数组或链表**。换言之,我们可以 “屏蔽” 数组或链表的部分无关操作,使之对外的表现逻辑符合栈的规定即可。
|
||||
栈规定元素是先入后出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栈顶添加或删除元素。然而,数组或链表都可以在任意位置添加删除元素,因此 **栈可被看作是一种受约束的数组或链表**。换言之,我们可以“屏蔽”数组或链表的部分无关操作,使之对外的表现逻辑符合栈的规定即可。
|
||||
|
||||
### 基于链表的实现
|
||||
|
||||
|
@ -226,7 +226,7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right_rotate_with_grandchild](avl_tree.assets/right_rotate_with_grandchild.png)
|
||||
|
||||
“向右旋转” 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实际需要通过修改结点指针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
||||
“向右旋转”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实际需要通过修改结点指针实现,代码如下所示。
|
||||
|
||||
=== "Java"
|
||||
|
||||
@ -290,7 +290,7 @@ AVL 树的独特之处在于「旋转 Rotation」的操作,其可 **在不影
|
||||
|
||||
### Case 2 - 左旋
|
||||
|
||||
类似地,如果将取上述失衡二叉树的 “镜像” ,那么则需要「左旋」操作。观察发现,**「左旋」和「右旋」操作是镜像对称的,两者对应解决的两种失衡情况也是对称的**。
|
||||
类似地,如果将取上述失衡二叉树的“镜像”,那么则需要「左旋」操作。观察发现,**「左旋」和「右旋」操作是镜像对称的,两者对应解决的两种失衡情况也是对称的**。
|
||||
|
||||
![left_rotate_with_grandchild](avl_tree.assets/left_rotate_with_grandchild.png)
|
||||
|
||||
|
@ -164,7 +164,7 @@ comments: true
|
||||
|
||||
### 插入结点
|
||||
|
||||
给定一个待插入元素 `num` ,为了保持二叉搜索树 “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 的性质,插入操作分为两步:
|
||||
给定一个待插入元素 `num` ,为了保持二叉搜索树“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的性质,插入操作分为两步:
|
||||
|
||||
1. **查找插入位置:** 与查找操作类似,我们从根结点出发,根据当前结点值和 `num` 的大小关系循环向下搜索,直到越过叶结点(遍历到 $\text{null}$ )时跳出循环;
|
||||
2. **在该位置插入结点:** 初始化结点 `num` ,将该结点放到 $\text{null}$ 的位置 ;
|
||||
@ -344,7 +344,7 @@ comments: true
|
||||
|
||||
### 删除结点
|
||||
|
||||
与插入结点一样,我们需要在删除操作后维持二叉搜索树的 “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 的性质。首先,我们需要在二叉树中执行查找操作,获取待删除结点。接下来,根据待删除结点的子结点数量,删除操作需要分为三种情况:
|
||||
与插入结点一样,我们需要在删除操作后维持二叉搜索树的“左子树 < 根结点 < 右子树”的性质。首先,我们需要在二叉树中执行查找操作,获取待删除结点。接下来,根据待删除结点的子结点数量,删除操作需要分为三种情况:
|
||||
|
||||
**待删除结点的子结点数量 $= 0$ 。** 表明待删除结点是叶结点,直接删除即可。
|
||||
|
||||
@ -668,7 +668,7 @@ comments: true
|
||||
- **删除元素:** 与无序数组中的情况相同,使用 $O(n)$ 时间;
|
||||
- **获取最小 / 最大元素:** 数组头部和尾部元素即是最小和最大元素,使用 $O(1)$ 时间;
|
||||
|
||||
观察发现,无序数组和有序数组中的各类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 “偏科” 的,即有的快有的慢;**而二叉搜索树的各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对数阶,在数据量 $n$ 很大时有巨大优势**。
|
||||
观察发现,无序数组和有序数组中的各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偏科”的,即有的快有的慢;**而二叉搜索树的各项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对数阶,在数据量 $n$ 很大时有巨大优势**。
|
||||
|
||||
<div class="center-table" markdown>
|
||||
|
||||
@ -683,7 +683,7 @@ comments: true
|
||||
|
||||
## 二叉搜索树的退化
|
||||
|
||||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二叉搜索树的是 “左右平衡” 的(详见「平衡二叉树」章节),此时可以在 $\log n$ 轮循环内查找任意结点。
|
||||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二叉搜索树的是“左右平衡”的(详见「平衡二叉树」章节),此时可以在 $\log n$ 轮循环内查找任意结点。
|
||||
|
||||
如果我们动态地在二叉搜索树中插入与删除结点,**则可能导致二叉树退化为链表**,此时各种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退化之 $O(n)$ 。
|
||||
|
||||
|
@ -4,7 +4,7 @@ comments: true
|
||||
|
||||
# 二叉树
|
||||
|
||||
「二叉树 Binary Tree」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代表着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体现着 “一分为二” 的分治逻辑。类似于链表,二叉树也是以结点为单位存储的,结点包含「值」和两个「指针」。
|
||||
「二叉树 Binary Tree」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代表着祖先与后代之间的派生关系,体现着“一分为二”的分治逻辑。类似于链表,二叉树也是以结点为单位存储的,结点包含「值」和两个「指针」。
|
||||
|
||||
=== "Java"
|
||||
|
||||
@ -351,13 +351,13 @@ comments: true
|
||||
|
||||
「层序遍历 Hierarchical-Order Traversal」从顶至底、一层一层地遍历二叉树,并在每层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访问结点。
|
||||
|
||||
层序遍历本质上是「广度优先搜索 Bread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 “一圈一圈向外” 的层进遍历方式。
|
||||
层序遍历本质上是「广度优先搜索 Bread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一圈一圈向外”的层进遍历方式。
|
||||
|
||||
![binary_tree_bfs](binary_tree.assets/binary_tree_bfs.png)
|
||||
|
||||
<p align="center"> Fig.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p>
|
||||
|
||||
广度优先遍历一般借助「队列」来实现。队列的规则是 “先进先出” ,广度优先遍历的规则是 ”一层层平推“ ,两者背后的思想是一致的。
|
||||
广度优先遍历一般借助「队列」来实现。队列的规则是“先进先出”,广度优先遍历的规则是 ”一层层平推“ ,两者背后的思想是一致的。
|
||||
|
||||
=== "Java"
|
||||
|
||||
@ -495,9 +495,9 @@ comments: true
|
||||
|
||||
### 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
||||
|
||||
相对地,前、中、后序遍历皆属于「深度优先遍历 Dep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 “先走到尽头,再回头继续” 的回溯遍历方式。
|
||||
相对地,前、中、后序遍历皆属于「深度优先遍历 Depth-First Traversal」,其体现着一种“先走到尽头,再回头继续”的回溯遍历方式。
|
||||
|
||||
如下图所示,左侧是深度优先遍历的的示意图,右上方是对应的递归实现代码。深度优先遍历就像是绕着整个二叉树的外围 “走” 一圈,走的过程中,在每个结点都会遇到三个位置,分别对应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
||||
如下图所示,左侧是深度优先遍历的的示意图,右上方是对应的递归实现代码。深度优先遍历就像是绕着整个二叉树的外围“走”一圈,走的过程中,在每个结点都会遇到三个位置,分别对应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
||||
|
||||
![binary_tree_dfs](binary_tree.assets/binary_tree_dfs.png)
|
||||
|
||||
|
Loading…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